當前位置: 主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相關 >
內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逐年升高,已成為眾多企業面臨的共性困擾。
“降成本”,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之一。“降低企業成本就是雪中送炭”,也已成為廣大企業的共同呼聲。
降成本、減擔子,急企業所急,解企業之憂。面對不斷攀升的企業成本,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內江市切實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積極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精準打出降低企業成本“組合拳”,向廣大企業傳遞出“政企同心”的積極信號。
“組合拳”、亮干貨,招招實打實
“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減稅降費‘干貨’多多益善。”這應該是當前企業較為強烈的呼聲。
今年以來,內江市出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工作方案》,打出降成本“組合拳”,包括降低稅費負擔、人工成本、融資成本、能源資源成本、物流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生產經營成本和管理費用等7大方面的“干貨”政策,原則是“降稅減費減輕一部分、金融機構分擔一部分、深化改革消化一部分、企業挖潛壓縮一部分”,著力改善企業發展環境,優化運營模式。
“組合拳”全面而具體,從制度、人工、金融、物流、能源等7個領域朝著為企業減負這個方向共同發力。
降成本、減擔子,企業添動能
只有為企業減輕擔子,才能讓更多企業輕裝上陣。在進一步降低人工成本上,《方案》明確,進一步降低人工總成本占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比重。
比如在降低企業社保成本方面,我市積極落實國家、省的相關政策,降低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將單位繳費比例由2%調整為1.5%,個人繳費比例由1%調整為0.5%。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補貼政策,對上年度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的,單位裁員率控制在全市失業率范圍內的企業,給予上年度失業保險繳費總額50%以內的穩崗補貼。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下降1個百分點,每月將為內江市企業減負260余萬元,全年減負金額達到3120余萬元,此舉對于降低內江市企業用工成本具有重大意義。”內江市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受減負政策影響最大的將是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以及初創型企業,企業運營成本將降低,有助于提高市場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比如在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內江市全面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
今年5月1日,資中縣地稅局通過增值稅發票代開系統成功開出全市第一張增值稅普通發票,標志著內江地稅全面推開營改增稅制轉換順利啟動。當天,全市共辦理11戶預約納稅人涉稅業務,完成代開增值稅發票11份,開票金額達388.8萬元,征收增值稅9.63萬元,比同種情況下征收營業稅減少0.67萬元。
政策已定,關鍵在落實。在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中,市國稅局和地稅局聯合專門舉行“營改增”納稅人代表座談會,邀請注冊稅務師對全面推行營改增后企業納稅的相關事項及問題進行講解。
同時,內江市還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國家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增值稅優惠政策,清理規范房產開發和商品房交易環節稅收政策;落實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依法依規享受稅收“減、免、緩”政策;對企業合并、分立、破產等依法給予契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等稅收優惠。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融資成本,對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而言,往往面臨成本過高的尷尬。
據市金融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內江金融系統積極行動,提前從“強化貨幣政策導向、積極推進財政金融互動、發揮政策性擔保公司作用、大力推進企業上市和多渠道融資工作”等方面做了不少“功課”。
作為一家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四川維爾康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的發展卻并非一帆風順。2015年初,該企業在發展關鍵時刻出現了資金鏈短缺的情況。正當該企業為資金發愁時,內江興隆村鎮銀行通過走訪企業了解其面臨的困境,為其“送”去1000余萬元的信貸支持,幫助企業順利渡過了難關。隨著業務的發展和產品的暢銷,該企業生產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88.53億元;為7戶企業協調中小企業發展調劑資金借款12筆,貸款金額達3450萬元;協調各類擔保機構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188筆,擔保業務發生總額6.7億元;向省開行推薦15戶中小企業2個批次貸款4850萬元。
在降低企業要素成本上,內江市積極落實省上“租用生產經營場地租金補助政策”,對經開區園區內的四川諾滿絕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租賃廠房每年給予22萬元的補助資金,降低小微企業用地成本。
與此同時,內江市采取積極“走上去”,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企業,去年,內江市爭取省直購電和富余電量消納政策資金8000多萬元,其中,川威集團受益5000萬元以上;爭取成都鐵路局鐵路運價優惠補助達8000多萬元。爭取工業發展各類專項資金1.5億元,100余企業直接受益。
優環境、強管理,企業增活力
找政府部門辦事,如果擔心會吃閉門羹,或者遭遇踢皮球,如今,可以上網查查政府部門的“責任清單”。
今年以來,市發改委、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等市級部門相繼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公布“責任清單”,分別對責任分工進行了細化規定,明確了各自具有哪些行政職權,必須做哪些事情,必須承擔哪些責任,還劃清了各部門履職的權力和責任邊界。
按照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和建立責任清單制度的要求,內江市加快推進責任清單制度,為杜絕各職能部門“該干的事不干,該管的事不管”的庸政懶政行為提供了制度保證。今后,市民可對照各部門公布的責任清單,辦理相關事項,若再遇到推諉扯皮、敷衍塞責的情況,可投訴追責。
今年6月1日,西南企業云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試運行期間企業免費使用西南企業云服務平臺提供的服務,并免費為全市160余戶企業提供線上線下各類服務200余次,切實降低企業管理成本。在深入開展企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中,市政府安排專項資金200萬元,作為中小微企業服務補貼劵。
政府優環境,企業強管理。“降成本”本質上是為企業減負,提高企業競爭力,不能只是為降而降,必須以“降成本”盤活企業,進而帶動經濟轉型。因此,除了政府提供更好的降成本環境之外,企業自身要積極轉型。
根據《方案》,企業要加強內部管理、成本核算,優化企業經營管理流程,降低直接生產管理成本;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創新營銷模式;利用集中采購、電子商務平臺采購等方式,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利用信息技術,降低生產、管理、銷售環節的成本等。
“政府和企業同時發力,降成本才能真正取得實效。”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認為,降成本將持續給經濟發展帶來動力,能夠讓企業有更多的剩余資金用于投資、創新、轉型。
“降成本”,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之一。“降低企業成本就是雪中送炭”,也已成為廣大企業的共同呼聲。
降成本、減擔子,急企業所急,解企業之憂。面對不斷攀升的企業成本,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內江市切實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積極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精準打出降低企業成本“組合拳”,向廣大企業傳遞出“政企同心”的積極信號。
“組合拳”、亮干貨,招招實打實
“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減稅降費‘干貨’多多益善。”這應該是當前企業較為強烈的呼聲。
今年以來,內江市出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工作方案》,打出降成本“組合拳”,包括降低稅費負擔、人工成本、融資成本、能源資源成本、物流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生產經營成本和管理費用等7大方面的“干貨”政策,原則是“降稅減費減輕一部分、金融機構分擔一部分、深化改革消化一部分、企業挖潛壓縮一部分”,著力改善企業發展環境,優化運營模式。
“組合拳”全面而具體,從制度、人工、金融、物流、能源等7個領域朝著為企業減負這個方向共同發力。
降成本、減擔子,企業添動能
只有為企業減輕擔子,才能讓更多企業輕裝上陣。在進一步降低人工成本上,《方案》明確,進一步降低人工總成本占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比重。
比如在降低企業社保成本方面,我市積極落實國家、省的相關政策,降低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將單位繳費比例由2%調整為1.5%,個人繳費比例由1%調整為0.5%。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補貼政策,對上年度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的,單位裁員率控制在全市失業率范圍內的企業,給予上年度失業保險繳費總額50%以內的穩崗補貼。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下降1個百分點,每月將為內江市企業減負260余萬元,全年減負金額達到3120余萬元,此舉對于降低內江市企業用工成本具有重大意義。”內江市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受減負政策影響最大的將是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以及初創型企業,企業運營成本將降低,有助于提高市場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比如在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內江市全面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
今年5月1日,資中縣地稅局通過增值稅發票代開系統成功開出全市第一張增值稅普通發票,標志著內江地稅全面推開營改增稅制轉換順利啟動。當天,全市共辦理11戶預約納稅人涉稅業務,完成代開增值稅發票11份,開票金額達388.8萬元,征收增值稅9.63萬元,比同種情況下征收營業稅減少0.67萬元。
政策已定,關鍵在落實。在落實“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政策中,市國稅局和地稅局聯合專門舉行“營改增”納稅人代表座談會,邀請注冊稅務師對全面推行營改增后企業納稅的相關事項及問題進行講解。
同時,內江市還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國家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增值稅優惠政策,清理規范房產開發和商品房交易環節稅收政策;落實符合條件的困難企業依法依規享受稅收“減、免、緩”政策;對企業合并、分立、破產等依法給予契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等稅收優惠。落實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融資成本,對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而言,往往面臨成本過高的尷尬。
據市金融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內江金融系統積極行動,提前從“強化貨幣政策導向、積極推進財政金融互動、發揮政策性擔保公司作用、大力推進企業上市和多渠道融資工作”等方面做了不少“功課”。
作為一家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四川維爾康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的發展卻并非一帆風順。2015年初,該企業在發展關鍵時刻出現了資金鏈短缺的情況。正當該企業為資金發愁時,內江興隆村鎮銀行通過走訪企業了解其面臨的困境,為其“送”去1000余萬元的信貸支持,幫助企業順利渡過了難關。隨著業務的發展和產品的暢銷,該企業生產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88.53億元;為7戶企業協調中小企業發展調劑資金借款12筆,貸款金額達3450萬元;協調各類擔保機構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188筆,擔保業務發生總額6.7億元;向省開行推薦15戶中小企業2個批次貸款4850萬元。
在降低企業要素成本上,內江市積極落實省上“租用生產經營場地租金補助政策”,對經開區園區內的四川諾滿絕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租賃廠房每年給予22萬元的補助資金,降低小微企業用地成本。
與此同時,內江市采取積極“走上去”,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企業,去年,內江市爭取省直購電和富余電量消納政策資金8000多萬元,其中,川威集團受益5000萬元以上;爭取成都鐵路局鐵路運價優惠補助達8000多萬元。爭取工業發展各類專項資金1.5億元,100余企業直接受益。
優環境、強管理,企業增活力
找政府部門辦事,如果擔心會吃閉門羹,或者遭遇踢皮球,如今,可以上網查查政府部門的“責任清單”。
今年以來,市發改委、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等市級部門相繼在市政府門戶網站公布“責任清單”,分別對責任分工進行了細化規定,明確了各自具有哪些行政職權,必須做哪些事情,必須承擔哪些責任,還劃清了各部門履職的權力和責任邊界。
按照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和建立責任清單制度的要求,內江市加快推進責任清單制度,為杜絕各職能部門“該干的事不干,該管的事不管”的庸政懶政行為提供了制度保證。今后,市民可對照各部門公布的責任清單,辦理相關事項,若再遇到推諉扯皮、敷衍塞責的情況,可投訴追責。
今年6月1日,西南企業云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試運行期間企業免費使用西南企業云服務平臺提供的服務,并免費為全市160余戶企業提供線上線下各類服務200余次,切實降低企業管理成本。在深入開展企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中,市政府安排專項資金200萬元,作為中小微企業服務補貼劵。
政府優環境,企業強管理。“降成本”本質上是為企業減負,提高企業競爭力,不能只是為降而降,必須以“降成本”盤活企業,進而帶動經濟轉型。因此,除了政府提供更好的降成本環境之外,企業自身要積極轉型。
根據《方案》,企業要加強內部管理、成本核算,優化企業經營管理流程,降低直接生產管理成本;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創新營銷模式;利用集中采購、電子商務平臺采購等方式,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利用信息技術,降低生產、管理、銷售環節的成本等。
“政府和企業同時發力,降成本才能真正取得實效。”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認為,降成本將持續給經濟發展帶來動力,能夠讓企業有更多的剩余資金用于投資、創新、轉型。